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鼎服装洗涤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福鼎服装洗涤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吕蒙正是第一位平民宰相,他的故事后人津津乐道,能讲一个么?
本故事出自《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吕蒙正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
一、出门偶然接绣球,所谓先成家后立业。
他栖身城外的破窑里,苦读诗书,等候考试。这天,吕蒙正到城里散心,正从一座彩楼下经过,突然一个绣球从空中滚落在他怀里。他赶紧撩起破长衫裹住绣球。原来是刘员外搭彩楼让女儿月娥抛绣球选婿。刘月娥是个才貌双全的小姐,她看到吕蒙正虽然衣衫褴褛,但相貌端正,气宇不凡,心里暗自拿定主意,就把绣球抛给了他。刘员外对着这个叫花子似的女婿,细细审视一番,微微皱起眉头,劝说女儿打发他走算了。哪知月娥态度坚决,宁肯吃苦也不悔约,恼得刘员外大骂:“好吧!你不听我言,就赶出家门!”他命丫环梅香把月娥的首饰、衣裳都取了下来,嫁妆、金钱也一概不给,让她去过苦日子。员外把夫妻二人赶了出去。
二人就在破窑里结成夫妻,两人互敬互爱,生活虽清贫但过得极和美。
二、和尚不给斋饭
吕蒙正每天到城内街上摆字摊,赚些钱买几个烧饼,又到白马寺赶斋讨两碗饭,带回家同妻子一起吃。话说洛阳城的白马寺,是天下有名的寺院,院内和尚多,吃饭前都要打钟。吕蒙正每天听到钟响就赶到,和尚们开饭他也跟着讨两碗饭,这叫“赶斋”。这天,吕蒙正听到白马寺的钟声响了,又去赶斋,谁知赶到寺里斋饭已经开过。老和尚告诉他:“秀才,从今后,我们先吃饭后打钟了。有言道‘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我们这斋饭舍给过路的和尚吃,你一个俗人天天来怎么行?你堂堂须眉,不去应举考试,赖在这里讨斋饭吃,真不害臊!”吕蒙正听了,非常懊恼,便提笔在庙堂墙上写道:“男儿未遇气冲冲,懊恼和尚饭后钟。”
三、老丈人叫人砸家具,走头无路去赶考。
吕蒙正回到了窑里,看见妻子正在哭泣,满地是破锅破碗。月娥说是她父亲刚来吵闹,把这些穷家当都摔了。夫妻二人正在发愁,刚好友人寇准来对吕蒙正说:“有个老朋友借给一百两银子,可给弟妹留二十两过日子,剩下的钱我们上京赴考去吧。”结果,吕蒙正和寇准双双得中,吕蒙正中了状元,任洛阳县令,寇准留在朝内做官。
说吕蒙正是“平民宰相”,其实有些冤枉,因为吕蒙正他爸当时可是朝廷官员,母亲家也是名门望族。吕蒙正并非“平民”出身,但最终落得个“平民”待遇与他爸有直接关系,而能官拜丞相则与他母亲有关。而这得先从吕蒙正他爸吕龟图当“起居郎”这事儿开始说起。
两汉时朝廷才设置“起居郎”这个官职。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呢?就是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包括善行和劣迹,统统都要记录详实,以备后人修史、查阅之用。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耳濡目染的关系,吕龟图也是妻妾成群,并且很花心。吕蒙正的母亲——刘氏是吕龟图的原配正妻,为人正直,性情刚烈,从不阿谀奉承,对于丈夫的言行非常认同的,所以俩人经常吵架。再加上吕龟图的小妾们使坏,没错的的刘氏越发不受丈夫待见。
有一次,吕龟图醉酒后又和刘氏吵起来,一怒之下要将刘氏与儿子吕蒙正赶出去。如果当时刘氏低头道个歉,事情可能也就过去了。只是刘氏跟当时很多女子不同。
刘氏别说道歉了,这个家她也决定跟儿子再也不回去了。
被赶出家门后,刘氏既没带儿子投奔娘家,也没有改嫁他人找依靠,而是一人肩负起了养育吕蒙正的责任,平时是能靠挖野菜、到河里抓鱼,维持温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鼎服装洗涤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鼎服装洗涤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