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盐服装厂失火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盐服装厂失火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未断电长时间加热会引发火灾?
未断电长时间加热会引发火灾的原因是因为加热的物体或设备产生了过多的热量,导致周围的材料或气体温度升高,超过了它们的燃点,就会引发火灾。
此外,设备的老化和损坏也会增加火灾的风险。因此,长时间加热的设备应该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同时,在使用加热设备时,应该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如不要让设备长时间无人监管,不要使用破损的电器和线缆,以及不要将易燃物品放置在设备周围。
一般而言,电热炉是有温控器的,当电热炉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就不会升高了,即使使用的时间再长,电热炉也不会引发火灾。#如果电炉上在烧油,油锅的温度高了,倒是会引发火灾
食盐总是结块,但是添加了抗结剂的食盐够安全吗?
谈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加抗结剂”和“加的是什么抗结剂”。
因为盐很容易“吸水”,由松散的颗粒状态变为硬块,不仅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卖相还不好看,所以在很早之前,人们便开始往盐里添加抗结剂。
抗结剂有很多种,如硅盐、脂肪酸盐、硬脂酸盐、微晶纤维素等。其中,亚铁氰化钾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抗结效果明显。所以,目前我国在食用盐中主要使用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最大使用量为10 mg/kg。它的作用是氯化钠在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重结晶时,能改变氯化钠的结晶粒度分布,使晶粒间不形成“交联”,从而防止食盐中的氯化钠在贮存过程中结块。
接着,我们要了解“抗结剂是不是有毒物质”。
要指出的是,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与氰化物并不是同一类化学物质,但不得不承认,在400℃以上的高温,含有亚铁氰化钾的盐可以分解出剧毒物质氰化钾。但人们日常烹调温度通常低于340℃,因此在烹调温度下亚铁氰化钾分解的可能性极小。
400℃高温是什么概念呢?植物油沸点在200℃以上;花生油、猪油和菜籽油沸点则在300℃以上;一般情况下,食用油在150℃左右就开始冒烟。而不粘锅在200℃以上时,其涂层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有电视台做过实验,用三四百度的烈火去烤锅的表面,不用30秒,不粘锅穿了个洞。
谢谢邀请,家庭用食盐是容易结块,尤其是夏季。但是添加了抗结剂的食盐,我个人认为不太安全。它既然有一定作用,里面成分必定化学成分较多,尤其家里老人孩子抵抗力低下时,因为食用了此东西。说不定会影响身体,到时后悔也晚了。那就买少些,长期食用多跑几趟超市就好了
目前精制食盐中添加的抗结剂大多是亚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钠,很多人听到“氰化钾”三个字,直接就联想到了剧毒,而且氰化物也被认为的有毒的象征,所以担心这样的盐不安全。
既然它已经被广泛用在食盐中了,就必然经过严密的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致癌等各种各样的毒性实验。更何况是盐这样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更是会谨慎对待,一定要在完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够使用。
亚铁氰化钾中的氰与亚铁离子紧密结合,在动物体内不会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给亚铁氰化钾设定的安全上限为每千克体重0.025毫克。咱们的国家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亚铁氰化钾在食盐中的最大使用量为每千克0.01g(10毫克)。
咱们来做个算术题,用数据证明它有多安全。
还别说,这样的担心真的有道理。
这种物质确实会受热分解,只不过这个分解温度太高了,要达到400℃。这样的温度别说是油会着火,饭菜会糊,怕是锅也得化了。
我们日常的烹饪,即便是温度最高的油炸也不会超过300℃。更何况盐又不是放在油里炸,跟饭菜一混合估计也就还不到100℃,安全的很嘞!
抗结剂还有其他3种更安全的选择:柠檬酸铁铵、二氧化硅和硅酸钙。安全到什么程度呢?柠檬酸铁铵的最大使用量为每千克0.025,二氧化硅为每千克20g(你没看错,就是这么多),硅酸钙没有最高***,允许企业按照生产要求适量使用。只不过它们比较贵,所以企业大多会选择好用又便宜的亚铁氰化钠和亚铁氰化钾。
如果还是觉得不安全,那就选择不添加抗结剂的盐喽,自己吃得舒服和安心最重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盐服装厂失火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盐服装厂失火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